宜宾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宜宾旅游网 > 宜宾市旅游

宜宾市简介

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,东靠万里长江,西接大小凉山,南近滇、黔,北连川中腹地,素为川南形胜。辖1区9县,幅员13282平方公里,人口500万。 

  宜宾市气候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四川“盆南”气候类型,并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。四季热量丰足,无霜期为347天。年平均气温17.9℃,最低1月份平均7.8℃,最热7月份平均26.8℃。全年总降雨量为 1169.6毫米,夜间降雨常占73%左右。市境气候具有“春早回温快,夏长无酷暑,秋迟多绵雨,冬暖少霜雪”及“夜雨多”、“日照少”、“风气弱”等特点。 

  宜宾自然资源丰富。市境土地 168.52万亩,其中净耕地64.07万亩,林地34.46万亩,园地2.81万亩。拥有金沙江、岷江河口段及长江起始段和南广河。黄沙河、马鸣溪等 55条小溪流,水域面积 12.l万亩。全市水量资源共 2401亿立方米,水能可开发总量为 9625万千瓦。矿产有煤、陶土、砂金及卵石、河沙等建筑材料。农业主产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蔗、花生、油菜籽、茶叶、蔬菜等。林果有荔枝、龙眼、柑桔、锦橙、脐橙等数十种。珍稀野生植物有银杏、苏铁、水杉、树蕨等十余种。 

  著名水产有中华鲟、白鲟、鲵、鳗鲡、黄颡、岩原鲤、长吻鲍等。宜宾历史悠久,为祖国西南开发较早地区之一。至迟在四五千年前,此地即有人类生息,古为刺人聚居之地。战国后期内属于秦,自西汉建县至今已211余年。宜宾原名刺道,短期曾更名刺  治、外江。北来政和四年(1114),刺道县始改名宜宾县。1951年6月 19日,始建宜宾市,为县级市。市人民政府驻地宜宾城,始建于西汉高后六年(前182)。汉以来,历代曾为县治,西汉后期起为犍为郡治,梁为戎州治,唐为戎州、南溪郡治,来为戎州、叙州治,元为叙州路治、明、清为叙州府治,民国后期为四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地。宜宾解放至今,历来为四川省宜宾地区行署所在。 

  宜宾交通畅达,是川南水陆交通枢纽。每日有客轮直达重庆、沪州、乐山、新市镇及沿江各地,顺江东下 2 771公里可达上海。城区火车快慢车每天三进三出直达成都、重庆可转全国各地。新建公路已贯通全市35个乡、镇及宜宾地区 9县、74区镇和省内外29县、市。 

  宜宾是四川省内以轻工、能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。此地手工业素称发达,唐、宋曾以荔枝煎、葛布。葛纤等贡品知名,所产重碧春酒、姚子雪麦了荔枝绿等名酒,曾使诗人杜甫、黄庭坚、范成大倾倒。民国时期,城内林家巷丝织绉帕远销云贵康藏,出口缅甸;利川永“五粮液”酒曾远销美国旧金山等地,“名震全球”、抗日战争中,宜宾现代工业奠基,火力发电能量增强,机械造纸、电瓷、化工等初具规模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新发展了机械制造、核电元器件、电磁、电子、造船、建材、纺织、交通设备、食品加工等行业。1985年,全市工业企业362个,产业工人已超过6万。主要工业产品143种,有29种荣获并  保持国优、部优、省优称号,有18种先后进人国际市场。 

  宜宾文化源远流长,城区和近郊出土的汉代石刻、石雕、陶器,表明一、二千年前此地的建筑、音乐、杂技、说唱等艺术已发展到较高程度。宋、明、清三代,宜宾人以著述传世者二三十家。清末民初,城区木刻、石印、铜活字及铅印书坊先后有49家。宜宾又是川剧资阳河派、四川清音中河派声腔孕育、成长之地,“叙府名角”在外地挂牌演出倍受青睐.宜宾解放后,文化事业逐步发展。1951年,曾出土蜚声世界的“马门溪恐龙’化石。以后发掘清理了汉墓近30座。新建有赵一曼纪念馆、博物馆、工人文化宫、青少年宫等一大批文化设施。1985年,图书馆藏书已超过30万册,博物馆收藏文物 4 000余件。对保存于市境的唐大佛沦石刻、宋旧州塔、明真武山庙群、清大观楼等40余处古文物及古建筑进行了保护维修,有4处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 
宜宾旅游:
宜宾县旅游 长宁县旅游 高县旅游 江安县旅游 南溪县旅游 屏山县旅游 兴文县旅游 珙县旅游 筠连县旅游 宜宾市旅游